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江岩声

取我所需,尽我所能,成我所志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我用中提琴拉“二泉映月”的一些体会(2014年3月23日更新:“二泉映月”的曲式和结构)  

2014-03-06 15:52:34|  分类: 音乐欣赏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去年9月29日,在南京中央商场,买了一把中提琴,900元。10月初回来,正式开始拉琴。所谓正式,并不是拜师或上课什么的——我拉琴从来不曾有过正规老师,而是有规律地拉,不是每天拉,但每两天肯定要拉一次,半小时左右,不然就会感到内疚,罪过。每次拉琴,一定要拉拉“二泉映月”。刚开始的时候,只能拉一、两个乐句,所以只能算“拉拉”。拉拉之后,再拉拉别的曲子。记得拉过的歌曲有“渴望”、“真的好想你”、“黄水谣”、“貂蝉已随轻风去”、“今宵多珍重”,……,总而言之,想起什么就拉什么。渐渐地,这些小曲都不拉了,只剩“二泉映月”。因为我能拉“二泉映月”全曲,并且能背谱拉了。

丁芷诺、何占豪改编的小提琴谱“二泉映月”共有52小节,每小节四拍,共计208拍。按谱首所标速度,每分钟48拍,算下来,拉一遍“二泉映月”,需要208/48=4.3分钟。但我拉得慢一些,常要6分半。因为中提琴比小提琴音色低沉一些,演奏就需要慢一些,否则就像一个人,喘着粗气去赶集(但我拉的也许太慢了些,有吊丧的味道。昨晚(3月8日)试了一下,似应控制在5分半,每分钟40拍,感觉刚好)。这样,拉三遍“二泉映月”,要20分钟,加上之间的休息,前面的音阶和活指练习,一次拉琴,差不多就要45-60分钟了。因为能背谱拉“二泉映月”,对其旋律哪里发生细微变化心里有数了,因而产生一些以前不曾有的体会。

“二泉映月”由开始的引子(6 56 43| 2-23 1 12 3-5 |……计19.5拍)和主题乐句i 6i 3 32 i……,及其变奏(高音)5 35 656i 5-3……组成。在小提琴谱“二泉映月”里,主题乐句i 6i 及其变奏一共出现四次。其中第二次比其余三次低八度。因为小提琴(包括中提琴)比二胡多两根弦,允许在低音部(低八度)完整复现主题乐句,从而增强了乐曲的力度,扩展了深度,提高了穿透力。丁芷诺、何占豪的这个修改,发挥了提琴的特长,增强了“二泉映月”的表现力。特别是用中提琴,在C弦和G弦上,复现“二泉映月”主题,可得到近于大提琴的那种动人心弦的效果。可惜我的琴不好,C弦和G弦音色虽然粗犷,却有些沙哑,不够醇厚,我的技术也还远没到位,还做不到,但已有所感觉。这是体会之一。

体会之二,是拉“二泉映月”,一定要敢于停顿,造成间隙,哪怕一秒,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。因为“二泉映月”描写和表现的,不是什么清泉,皓月,闲云,而是尼采、弗洛伊德、普鲁斯特的意识流,是过去,现在,未来。这其中,有迟疑,有郁闷,有豁达,有决然。在这些情绪的转化跳跃之间,应该有些停顿。俞丽拿以及所有网上用小提琴拉“二泉映月”的,都没注意停顿,听上去就太缠绵了一些,好像他们拉的不是“二泉映月”,而是绵软、华贵的“春江花月夜”。

体会之三是个疑问:他阿炳,一个瞎子,从未进过音乐学堂,学过西式作曲,怎么就能创作出这么符合西方古典音乐曲式发展的作品?能让我拉上200遍,听了上千遍而不嫌烦?这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。

2014年2月7日,北明在华夏文摘发表《悲歌交响曲》乐评文章。她在文中写道:(《悲歌交响曲》的作者)格戈雷茨基(Henryk Gorecki,1933-2010)“回归古老的宗教圣咏模式,遵循“简约主义”(Minimalism)创作原则,採纳朴素的和声与简化的结构。同时,他让旋律在特定的节奏中重复再重复,让那旋律悲圣哀悼、绝尘绝俗、如泣如诉、如露如电,那节奏徐缓沉郁、首尾相接,此起彼伏,不绝如缕。”华夏论坛里有人指出,格戈雷茨基这个创作手法,阿炳30年前就已用过。我同意这个观点。阿炳在“二泉映月”里,用的正是一个简化的结构,并让主题旋律,我用中提琴拉“二泉映月”的一些体会(主题变奏的EXCEL 曲线分析) - 江岩声 - 江岩声,在不同的节奏中,重复再重复,一共重复了六遍(阿炳1950年录音演奏版)。“二泉映月”的风格,也是“绝尘绝俗,如泣如诉,如霆如电,徐缓沉郁,首尾相接,此起彼伏,不绝如缕。”

阿炳在“二泉映月”里,遵循“简约主义”原则,并非他只会简约,“拽出一个老掉牙的民歌(据陆文夫考证,《二泉映月》源于风月场中的《知心客》),没完没了地折腾几十分鐘”(语出北明所写,“音乐评论家海因茨-科赫(Heinz Koch)当时就為波兰《音乐》杂誌(Polish Music Journal)撰写评论嘲笑说:格戈雷茨基在《悲歌交响曲》里,“拽出三个老掉牙的民歌,没完没了地折腾了五十五分鐘。” (Musica 31, no. 4. 1977. p 332.) )

阿炳也会写非简约作品,例如《听松》,就像是科班出身的作曲家搞出来的作品,中规中矩,音乐形象极其鲜明,技术含量非常高,但喜欢的人却远远不如喜欢《二泉映月》的《寒春风曲》是半简约作品,相当于《二泉映月》和《听松》的杂交。

体会之四,“二泉映月”的曲式和结构

二胡演奏家宋飞的父亲,宋国生,是天津音乐学院的教授。他写过一篇论文,《有关〈二泉映月〉演奏问题的几点看法》(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》2013年第3期),综述了各家论者对“二泉映月”的曲式、调式和句法的分析,值得一看(网上可找到免费PDF版)。我虽然没受过音乐专业训练,但从小拉琴,拉过无数的歌曲,现在又拉过几百遍《二泉映月》,我的体会和看法是,《二泉映月》的开头,

我用中提琴拉“二泉映月”的一些体会(2014年3月23日更新:“二泉映月”的曲式和结构) - 江岩声 - 江岩声
 
只是个独立的引子,以后不再出现。它的作用是,定下全曲的基调:沉郁。
引子以后的基本板块,可用G+A+B来表示,其中

 

G是过门:

 
我用中提琴拉“二泉映月”的一些体会(2014年3月23日更新:“二泉映月”的曲式和结构) - 江岩声 - 江岩声
 
   

 A是主题  我用中提琴拉“二泉映月”的一些体会(主题变奏的EXCEL 曲线分析) - 江岩声 - 江岩声
   

B是A转调(由1调式转5调式)   
我用中提琴拉“二泉映月”的一些体会(2014年3月23日更新:“二泉映月”的曲式和结构) - 江岩声 - 江岩声
 

《二泉映月》就是基本板块G+A+B的轮奏。每一次轮奏中,G,A,B各自有些变化,增减音符,伸长缩短。例如,过门G有长有短,但不管怎样变化,一定以如下乐素(或其变奏)结束:

我用中提琴拉“二泉映月”的一些体会(2014年3月23日更新:“二泉映月”的曲式和结构) - 江岩声 - 江岩声

由此引出A。之后是B。

B之后,或用拨弦5 1(过门的最后两音,由此我明白了为何忽然出现5 1), 或用顿弓1 1 6, 进行转调(由5调式返回1调式),引出过门G。

AB式曲子里, A用1(宫音)调式,B用5(徵(zhǐ)音)调式,我们比较熟悉的,有《我的祖国》。其“一条大河波浪宽……看惯了船上的白帆”是1调式,起于宫音,止于宫音,而“这是美丽的祖国……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”是5调式,起于徵音,止于徵音。但《我的祖国》的第三段尾句,即全曲最后的结束句,“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”,止于宫音,为的是强调稳定——我们取得了完全的胜利。《二泉映月》却有所不同,全曲止于徵音,高音5,并没回到宫音,比如i。我相信,阿炳这样处理的意图是,《二泉映月》的叙述者,虽然主观世界的心态归于平和,但客观世界的苦难并没真的结束,所以全曲止于次稳定的徵音,而不是全稳定的宫音,表示故事,也就是人生,还在继续,结果未知。

阿炳死于1950年,没像刘炽那样上过延安鲁艺,更没来得及听到《我的祖国》,但他能纯熟地使用宫徵调式转换,显示了他的乐理功底,其深厚或许超过音乐科班出身的刘炽。比如,《我的祖国》里,宫徵调式转换是直接的,突然的,即由A的尾宫音i,直接跳跃到B的起徵音,高音5,而在《二泉映月》里,阿炳选用了鱼咬尾技术,让A部的尾音,自然地落于不甚稳定的徵音5,承接B部起音,徵高音5。因而,整个乐曲便显得“首尾相接,此起彼伏,不绝如缕”,虽然乐曲长达七分钟,但听上却像是一气呵成。

再与《江河水》作比较。《江河水》的结构,可认为是ABA,其中B是移调,即将A中的一个乐句,由降B调移高到C调来复现。这虽然变化了音色,但并不自然,显得累赘。

木心说,伟大的艺人在一部作品里显示的,只是其学识的冰山一角,例如福楼拜。我想,这个“例如”后面,还可加上阿炳。

 

体会之五,“二泉映月”主题旋律变奏的EXCEL 曲线分析

前面我说B是A的转调,网上没见别人这样说过,那么我的根据是什么?可用EXCEL 作曲线,比较A和B的旋律。下图中,红色A曲线,代表主题A,右移一拍

我用中提琴拉“二泉映月”的一些体会(2014年3月23日更新:“二泉映月”的曲式和结构) - 江岩声 - 江岩声

 

《待续》

“二泉映月”的主题乐句, 在丁芷 诺、何占豪改编的小提琴谱里,一共出现四次。后三次是变奏,旋律是一样的,但表现的情绪不同。第二次在小提琴的G、D弦(中提琴C、G弦)上,以低八度进行,低沉、厚重。第三次昂扬、激越。第四次舒缓、愉悦,好像一个人,生了一场大气之后。以下用EXCEL作旋律曲线作比较。我用中提琴拉“二泉映月”的一些体会(主题变奏的EXCEL 曲线分析) - 江岩声 - 江岩声

 

《待续》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625)| 评论(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